中国央行周五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,央行将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的原则,发挥债券、信贷、股权等多渠道的融资功能,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。
报告在《民营经济与金融支持》专栏中指出,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、市场预期不稳定和金融风险偏好下降、融资渠道收窄的反映,部分民营企业陷入债务违约-信贷融资难度加大的负向循环,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与融资环境变化相互强化。
当然部分民企治理机制不健全,财务制度不规范,过度融资投资、过度多元化,也导致企业财务杠杆较高,抗风险能力较弱。此外,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抵押担保、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、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等体制因素也加剧了民企融资难问题。
对此报告专栏提出,一要发挥债券市场的引领作用。运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,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做好信用增进服务,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,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,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氛围的改善。
二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,扩大金融市场准入,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,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。综合运用再贷款、再贴现、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,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,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。
三要继续支持配合有关部门,发挥好“几家抬”的政策合力,通过减轻企业税费负担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、完善政策执行方式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、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多种方式,共同做好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工作,增强微观主体活力。
鼓励地方积极创新扶持方式,支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。同时,继续鼓励民营企业提高经营能力、管理水平,完善法人治理结构,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,提高对经营资源的吸附能力。
来源:路透中文网 2018年11月1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