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季度中国信用债违约基本呈零星散发状态,且主体大多仍为此前系列性违约的老面孔,如大连机床集团、丹东港集团及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等。
不过4月下旬后信用债违约案例明显增多,其中有中安消等新增主体。另外,近年来由于融资渠道受限,不少民企更为依赖发行债券,而一旦信用风险升温,必然导致融资难度大增,从而令本已紧绷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,若信用风险继续蔓延的势头,则可能引爆更多雷区。
进入下半年,政策频频出招以缓解紧信用风险,包括央行通过流动性支持鼓励银行放贷及投资信用债、资管新规细则较预期放松等,随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,信用紧缩的局面有望逐渐改观。
8月中旬新疆建设兵团六师国资公司一期超短融意外本息违约,这也是近年来罕见的城投债违约。不过时隔两日后该期超短融完成延期兑付,公司表示,此次违约是因为资金调度、划转程序和操作时间等技术性原因。
据路透不完全统计,2017年中国信用债市场有近30只个券公告违约,在数量上较上年略减,但呈现同一发行人多期债券连续违约,且多数有国有背景等特点。出现违约较多的发行主体包括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、大连机床集团和东北特殊钢集团等。
来源:路透中文网 2018年11月6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