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,农民进了大学堂
■ 段冬青
云南省分行依托“裕农通”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互动,积极开办“裕农学堂”,以金融智慧赋能“三农”事业,打造乡村产教新模式,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。
“融资”+“融智”进村寨
“老师,怎么挑选优质的水稻种子?”“种植过程中瘪谷比较多,稻谷颗粒不饱满怎么处理?”“怎么将绿色生态和有机种植有效结合……”炎炎夏日,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前进村“裕农通”普惠金融服务点里,农户们从田间地头来到“建行大学·裕农学堂”,共享由建行大学云南省分行分校带来的农技知识大餐。“建行的服务就像及时雨,我们合作社需要贷款时,送来‘云企贷’;我们的产品滞销时,为我们搭建善融商务‘扶贫专区’,直播带货促销量;现在首个‘裕农学堂’开在我们这里,农忙时还请来水稻专家技术帮扶……”农企负责人感触地说。“感谢‘裕农学堂’为我们讲了这么接地气的一堂课,学到了不少水稻种植知识。”意犹未尽的村民老王笑得格外开心。
如今,建行“裕农通”成了村口一道靓丽的风景。村民不用去银行,拿着银行卡就可以在这些服务点办理转账等银行业务。草坝镇前进村“裕农通”业主老温说,自己之所以愿意在店内设立服务点,是为了方便周边的老百姓,由于文化程度低,他们根本不会使用手机支付、电子银行,服务点的出现大大方便了要翻山过河到银行办业务的村民。时间长了,大家都习惯来这里,打生活费、转账……感觉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。
“金智惠民”进村寨
“听‘建行哥’这么一介绍,我的钱不存定期了,买5万元理财产品。”在耿马自治县孟定镇景信傣族村,村民岩保参加建行“裕农学堂”后,拉着孟定支行“讲师”的手说道。
临沧孟定镇是祖国西南的黄金口岸,西边与缅甸接壤,聚居着23个少数民族。景信傣族村,隶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,距孟定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,该村充分利用日照长、终年无霜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资源,种植水稻、香蕉、橡胶等经济林果,以及出租田地等方式,村民们走上了富裕路。临沧分行深入孟定景信傣族村,克服高温和语言差异等困难,向村民发放金融扶贫宣传材料,并在村内“裕农通”服务点业主的协助下,向村民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培训。参加首期培训的40多位村民都办了“裕农通”卡,方便他们转账、理财。
今年6月,建行大学云南省分行分校会同“裕农通”专业团队、一部手机“云企贷”专业团队打造“裕农学堂”,建设一批面向涉农群体的“金智惠民”教学点和“云企贷”等普惠金融业务推广点,推进实现“一行一学堂”全覆盖。据了解,学堂采取“裕农通”服务点、党群服务中心、乡村中小学、移动学堂四种建设模式开展,统一制定裕农课程计划,现阶段主要针对政府管理机构干部、农业企业工人、农户个体等不同受众设计“涉农政策”“产业发展”“农技科普”“普惠金融”四个主题共15门课程。截至7月末,分行已挂牌设立“裕农学堂”30个,先后开展培训13期次,覆盖313名农户及村镇企业农民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