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泰龙是有备而来:他召集了上个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明星,组建“敢死队”,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。 一个64岁男人的心,永远都有被低估的可能性。西尔维斯特·史泰龙,好莱坞硬汉史上最响亮的名字,已经驰骋影坛40余年。当他的前辈克林特·伊斯特伍德带着一脸迷人的沟壑转战文艺片领域;当他的同侪施瓦辛格在政治圈混得风生水起,64岁的史泰龙依然在电影圈坚守着兰博式的丛林梦。 也许,这时代已不属于史泰龙。两年前,《第一滴血4》在美国本土上映,票房平平。年轻的影迷不懂:这位两眼浮肿、脸颊通红的大叔为何非要裸着膀子,近身肉搏?在这个充斥特效和年轻面孔的年代,他和他的电影都有些过时。 英雄逃不过迟暮,史泰龙也受困于此。“我借不来时间。我如今的年龄,就如同大本钟一样,正在走向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。”有人建议他,应该把每一部电影都当成最后一部去尝试。但史泰龙考虑更多的是,什么电影值得成为收山之作。谜底很有可能已经在 不久前,史泰龙曾暗示,“兰博电影已经非常棒了,我不认为还会拍摄第5部续集,这是狗尾续貂。”而一年前,他对自拍自导《第一滴血5》还很笃定。如此一来,《敢死队》很有可能是其收山之作。自然,史泰龙是有备而来:他召集了上个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明星,组建“敢死队”,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概。他复制了丛林片粗暴的打斗、血腥的场面,那是上世纪80年代浓浓的印记,是史泰龙最光辉的电影瞬间。可以说,《敢死队》拍的不是电影,是人生,是英雄梦。而观众看的也不是电影,是集体回忆。 “最辛苦的动作片” 《敢死队》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全明星组合。影片七大主演——史泰龙、施瓦辛格、布鲁斯·威利斯、杜夫·朗格、李连杰、米基·洛克和杰森·斯坦森都是动作片领域的翘楚。光是想到史泰龙、施瓦辛格和布鲁斯·威利斯在同一个场景出现,就足以令人血脉喷张。该片讲述了一群雇佣兵赴南美营救美女人质的故事。这群雇佣兵个个身怀绝技,以一敌十。为了组队,史泰龙花费了不少心思。“不包括施瓦辛格和布鲁斯·威利斯的话,我花了整整5个月才找到这些人。我需要一群肌肉男,不仅能看,还要能打,我需要这样一帮纯爷们儿来出演我这部电影的角色。” 史泰龙自然是这群纯爷们之首。他露着腱子肉,手持火箭炮,俨然兰博附身。他赤手空拳与人搏斗,拳拳到肉;他穿梭于炮弹枪雨中,枪枪毙命。但随着镜头慢慢拉近,史泰龙因受伤而不对称的脸上,皱纹和腮红显露出老态,他已经64岁了,足够被叫做“爷爷”了。而片中的七大主演加起来也有368岁,平均年龄达52.5岁。美国人嘲笑这帮老枪可以媲美《欲望都市2》中烂透了的熟女。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这也是影迷对《敢死队》的最大怀疑。 “《敢死队》绝对是我有生以来拍过的最辛苦的动作片。我在动作片纵横30年,吃过不少苦头,但在拍这部《敢死队》时我只有一个感觉——筋疲力尽”,史泰龙承认拍片时体力有所不支。而“铁三角”的另外两位施瓦辛格和布鲁斯·威利斯纯粹是友情客串,根本没动指头。三人唯一的一场聚首发生在一座教堂内。大佬布鲁斯·威利斯约见两位“敢死队”队长,场面有点像“竞标会”。当布鲁斯·威利斯讲明任务的艰辛时,施瓦辛格想都没想扭头便走,面对布鲁斯·威利斯的不解,史泰龙不动声色地回应:“他想当总统。”这也从侧面调侃了动作巨星们如今的各奔东西。 致敬80年代 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,是好莱坞动作片的黄金时代。动作片工厂华纳联手史泰龙制作了一系列重口味的经典系列,如《致命武器》、《最后刺客》、《炮弹专家》、《超级战警》等。这些影片将个人英雄主义的剧情模式化,卖点是真打真炸。飞驰的摩托车、乱喷的子弹壳、一拳见血的硬汉,是那个年代的集体记忆。史泰龙无疑是杰出代表,他继承了这个年代的一切特点,并将它延续到了新的世纪。 进入新千年后,传统动作片开始式微。华纳的投资重点也转到了“哈利·波特”系列或“蝙蝠侠”系列,特效开始大行其道。新式动作片如《谍影重重》也增加了高科技含量。特工马特·达蒙开小巧的Mini Cooper,依赖智商胜过拳脚。 谁杀死了经典动作电影,比如《洛奇》和《第一滴血》?“技术”,史泰龙并不思索,“当肌肉都能够黏合上去的时候,动作片就死了。”矮小的托比·马奎尔完美演绎了“蜘蛛侠”,那靠的是电脑特效。如今,史泰龙、施瓦辛格的标志性肌肉也能够被轻易复制。 “在酝酿《敢死队》时,我们就是希望做一部老牌的士兵电影。”史泰龙坚称,最好的动作片在上世纪80年代。“我希望能带回这种类型片,让年轻一点的孩子们见识见识,或许他们能接班。”史泰龙坚持血腥和暴力的传统,宁愿影片评级为“R”。在几乎没用烧钱的特效下,他花了8000万美元的预算,光是一支特技小组就多达75人。 “80年代很酷,80年代很真实。”那年代属于动作片和超级巨星。如今,影迷冲进电影院,缅怀这个年代,并为老枪的最后集结埋单。(第一财经日报) |